為孩子築起第一個圖書庫

過去七週,我們學習和討論了: 科學性的閱讀 閱讀與思考 從故事書開始 批判性閱讀 兩極對立閱讀法 非虛構性讀本 閱讀與推理 歡迎隨時溫習這些內容。 來到了本系列的尾聲,讓我們關注閱讀的一個首要問題:孩子閱讀什麼?我們將以思展核心閱讀圖書之一為例,詳細分析給孩子的選書標準。 幼兒閱讀入門講座,僅是孩子閱讀的起點,希望我們提供的方法和技巧,能幫助孩子少走彎路,科學地培養閱讀興趣,掌握自主閱讀的基本技能,讓閱讀陪伴孩子的人生,愛上學習,樂於思考。 要是你不知道怎樣開始為孩子選擇圖書,一步步配合他們的語文能力和認知發展,那《寶貝盒》就會是你最好的參考藍本。 以下是思展編輯部在編制《寶貝盒》時的四個主要考慮因素。 一. 篇幅 考慮到幼兒的稚嫩大腦神經,但他們也同時在急速發展成長,因此我們必須一方面確保他們不負荷,另一方面要配合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對三歲半到六歲的孩子 (即是從啟蒙級到實力級),在每冊的字數、頁數、和閱讀時間都有一定的考究。 級別 對應年齡 (參考) 平均字數 平均頁數 平均閱讀一冊時間 啟蒙級 3歲半 150 字 14 2.5 分鐘 萌芽級 4歲 280 字 20 3.5 分鐘 躍進級 4歲半 330 字 26 5 分鐘 信心級 5歲 600 字 32 7 分鐘 實力級 5歲半 – 6歲 […]
閱讀和推理

在整個幼兒閱讀入門講座系列,有一個關鍵,就是希望通過閱讀去引導孩子思考,包括從不同角度的思考,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在第四講中,我們討論了批判性閱讀的思維;那麼本週,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思考方法 —— 推理。跟隨文中提示,引導孩子學習在閱讀中練習推理吧。 在閱讀、思考和學習的過程中,推理是一種基礎的思考方法。 推理的定義 用邏輯性和科學性的方法去思考一個問題,或是支持自己的理解、見解、判斷。 聽起來好像很高深。你也許會想:小孩可以做到嗎?但其實推理不只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而且應該從小就培養。 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你和孩子讀故事時多和孩子做各種問答討論。在這過程中,只要注意一點就可以了:盡量讓孩子想深一點。比方說,當孩子回答了你的問題後,你可以要求孩子為他自己的答案辯護。以下是一些例子: 啟蒙級 (3歲半) 《大狼和貓》 問題1: 小馬和小貓是朋友嗎? (推理提問:小馬做了甚麼,讓你覺得牠 是/不是 小貓的朋友呢?) 問題2:大狼怕不怕小貓? (推理提問:故事中的哪部分使你覺得大狠 怕/不怕 小貓?) 躍進級 (4歲半) 《冬冬打蟲》 問題1: 哪個冬冬的年紀最小? (推理提問:你怎麼知道?) 問題2:冬冬和大蟲,到底誰怕誰? (推理提問: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實力級 (6歲) 《快樂之本》 問題1:小兔和小牛,哪個比較聰明? (推理提問:你能從故事中舉例說明嗎?) 實力級 (6歲) 《勿忘咯里馬》 問題1: 故事中哪個動物的能力最強? (推理提問:你從故事中哪個情節得出這樣得結論?) 實力級綜合推理問題 看過了《快樂之本》和《勿忘咯里馬》這兩本書,你認為「跑得快」比較重要?還是「慢慢走」更有用? 推理提問:你有什麼理據能支持你的看法嗎? 從以上的舉例能看到,即使是三歲的小孩,也已經可以逐步練習推理的能力。而隨着他們的成長,我們也會採用較嚴肅和正規的詞彙。 尋找理據 任何的推理,都不應該單靠憑空想像或推測。從一開始,孩子就應該養成從書中找憑證,支持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一句話,或是插圖中的一個小元素,都可以。對於稍為年長的孩子,當討論到一些超越了書中內容的話題時,更應該綜合孩子自己的各種經驗,一起作推理思考。 孩子用來支持自己的意見或判斷的理據可以來自: 自己以往看過的書,或學過的知識 自己的觀察或經歷 自己的科學性的推測 書中的內容 在討論過程中要盡量避免: 沒有理據支持的、簡單的一個答案 道聽途說、單純地附和其他人的意見 任何沒有理據的說法 推理思考 […]
閱讀非虛構內容

每當我們說起孩子閱讀的繪本或圖書,我們很自然地想到童話故事、動物故事、寓言故事之類。在本系列第三講,我們就討論了閱讀故事的方法。但事實上,比起這些虛構性的故事,孩子更需要的是養成閱讀非虛構性圖書的習慣和能力。 來到第六講,我們將為您介紹引導孩子閱讀非虛構性圖書的方法,孩子一定能通過閱讀更多元的圖書種類,打開更大的世界。 哪些是非虛構性的作品? 非虛構性作品是指真實的故事和知識性的圖書等。 這些包括了科學常識的圖書,也可以是說明書、食譜、各類新聞報導、指南等; 同時也可以是比較接近故事形式的傳記、自傳、歷史故事等。 閱讀非虛構性讀本的重要性 認識現實世界 透過真實的資訊,孩子才能確切地認識他所處的這個世界:事物的名稱、動植物的生態、各種自然現象的成因、科學的原理、做某件事的方法等。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另一層次的語文學習 非虛構性的讀本或文章的字詞文句表達與一般的虛構故事很不一樣。 除了會運用到大量真實的名稱和專門術語之外,它們的語法會較為正規,句子結構比故事書繁複,文章也較有深度。孩子閱讀這類作品能學習到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較少機會接觸的、比較高層次的語文理解和運用。當他們日後不久的將來接受正規教育,要透過書本學習知識時,需要的正是這類語文能力。 啟發興趣+延伸學習 閱讀非虛構性的書籍,增加了孩子發現自己的新興趣的機會。例如: 當他看完了一本介紹飛機的書,也許會令他聯想到空氣和風,觸發起他對風和風箏的興趣; 看過《曹沖稱象》的記載後,他可能會對水的物理特性產生興趣,然後發現原來古希臘的阿基米德有類似的經歷,觸發起他對希臘的好奇。 當一個虛構故事翻到了最後一頁,我們會滿足於一個合理的結局。但一本非虛構性的圖書卻沒有終結,它的最後一頁往往會是另一個 (甚至是另一串) 新意念的起端。這類書中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支題,每一個分枝都可以發展出另一個新的課題。孩子會自發性地、一本接一本地繼續閱讀,去滿足他們各種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踏上了一個充滿刺激的學習旅程。 引導孩子閱讀非虛構性圖書的方法 閱讀非虛構性、知識性的圖書,和閱讀一個故事、一部小說的方法不一樣。對剛起步的孩子,可以考慮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 認識圖書種類和選擇 向孩子介紹一下虛構的故事和非虛構圖書的主要分別: 《龜兔賽跑》是虛構的故事;而關於紙的發明的圖書所說的是真實的歷史。 向孩子指出幾種不同的非虛構性圖書的例子:介紹熱帶雨林的書、一本關於迪斯尼動畫歷史的書、怎樣做各種摺紙遊戲的書、金字塔結構的書等。 最好能找一些和孩子目前熱衷的故事有關連的書。例如: 要是孩子迷上了蜘蛛俠,那一起閱讀關於蜘蛛的書吧 (原來蜘蛛絲的堅韌度是鋼絲的五倍呢!) 也許孩子接着立即又會好奇,那蠶絲又或者人的頭髮又怎樣呢? 二. 解讀非虛構性圖書 非虛構性的圖書一般有它們的編排特點,和一般的小說、故事不同。當你為孩子挑選這類圖書時,最好選擇有下列內容的圖書;在閱讀的時候,引導孩子留意它們: 目錄 標題、副標題 圖表、照片,以及它們各自附帶的相關說明 索引、文獻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圖書內的插圖、照片、圖表等,往往會含有重要的資料、或進一步的說明、方法等。讀懂這類插圖 / 圖表,也是孩子應該學習的技能。 三. 分析主次 非虛構性圖書都載有很多資訊和參考,而為了要加深讀者的理解和印象,有時還會借用一些小插曲、軼聞、趣談等。但孩子作為讀者,必須要慢慢學習取捨:哪些是重要的主題信息,哪些比較不重要;不應將所讀的內容全部一視同仁。 從這三點出發,讓孩子開始閱讀非虛構性的圖書。 就從每星期最少一本開始吧。 很快,你就會發現孩子對閱讀的喜愛又增加一大圈了。 寶貝盒每級都有一個《經典系列》故事,記載的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 孩子的非虛構圖書閱讀體驗,可以就從這裏開始。 以下這些相關的文章,有助您輔導孩子開始閱讀: 幫助孩子由啟蒙認讀到閱讀思考的一系列學習工具: 選購思展圖書 SHOP Sagebooks Related Books […]
兩極對立式閱讀

閱讀的世界,越深入越有趣,可以挖掘的越多,您感受到了嗎? 上一講,我們討論了故事的細節和批判性思維,孩子的小腦瓜是不是有了更多思考成果呢? 本週第五講,我們再提供一種閱讀的方法——兩極對立式閱讀,利用對比去感受語文的修辭和魅力,更能利用對立的元素去引導孩子思考和討論種種常識和道德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經常會說小孩子的世界觀只有黑與白,沒有中間灰色地帶。這是由於孩子的大腦未成熟,他們的思想因此受到局限。 其實這並沒有壞,我們正可以利用他們這個階段的思維特點來為他們打好閱讀理解和語文學習的根基。而語文中的排比和對比,不正是兩種有效的修辭方法嗎? 甚麼是兩極對比? 生命和死亡、同盟和敵人、勇氣和恐懼⋯⋯ 這些都是兩極對立的名詞。雖然這些都是抽象名詞,觸摸不到,但由於它們是童話故事中較常出現的主題,孩子很快就會有基本的概念。 在故事中還經常會出現對立的形容詞和動詞。例如: 形容詞 勤勞/懶惰 善良/惡毒 快樂/傷心 對/錯 動詞 愛與恨 合作與破壞 拯救與傷害 這些概念對比強烈,即使是剛開始閱讀的孩子也容易理解。 由幼童時期一直發展到青少年階段,利用種種兩極對比的方法和孩子進行閱讀討論,對他們的認知意識和語文學習兩大方面都能有很大的提升。 常識&道德意識等的思考、討論、學習 從故事的主題或情節中挑選一個可以有兩極對立的元素,和孩子作討論。 年幼的孩子從角色之間的對比開始,例如他們的年齡 (老、少),身型 (高、矮、肥、瘦),性格 (勤快、懶惰、勇敢、害羞)等。討論的話題可以從故事中找: 螞蟻很勤勞。那蟋蟀呢? A是B的朋友。誰和A對敵呢? 同一個角色,也可以對比之前和之後的轉變。例如:一個弱小怕事的孩子成為一個強大勇敢的人。另外還可以超越故事,做一些進一步的對比性假設:兔子因為驕傲和太自信所以最後輸給烏龜了。它要是有怎樣的態度就能贏了呢? 除了角色,故事中的 場景 (陰暗可怕的墓地 對比 陽光普照、充滿歡笑的公園) 角色的心情 (接二連三的不幸,令人陷入了絕望;對比 終於擊退了怪物,村民充滿了希望) 等 都可以成為討論的焦點。 隨着孩子的思想成熟,這種兩極對比的討論會逐步涉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哲學。 你認為A做得對?做錯了? 甚麼是真實/虛偽? 怎樣才算是真正的朋友/敵人? 生命和死亡,各自的特質是甚麼? 語文的學習 利用兩極對比是漢語修辭得一大特色,這種手法利用的正是黑白分明的強烈對比。我們平常說話,為了要加強話氣,增添氣氛,或要增加說服力,都會用上大量的對比手法。以下這些常用的俗語就包含了對比的意識,相信誰都熟悉: 說時遲 那時快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江山易改 本性難移 遠在天邊 近在眼前 見高拜 […]
關注故事的重點

幼兒閱讀入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透過本系列的多角度學習,從不同方面幫助孩子提升閱讀的能力,相信量變一定會帶來質變。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們探討了怎樣才是科學性的閱讀、如何從閱讀中思考、讀故事書的重要性;那麼第四講,讓我們增加一點深度,從關注故事的重點開始,聊聊批判性的閱讀 (critical reading) 的培養。 批判性的閱讀 (critical reading) 是一個重要的技能,可以說是閱讀的最高層次或境界。以這個為目標,我們從孩子一開始閱讀的階段就可以逐步引導孩子,慢慢培養出這種閱讀能力。 要能做到批判性閱讀的第一步是要能關注故事的重點。剛開始的時候,利用一些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孩子留意故事中具有影響力的細節和情節。以下是其中的三類問題。 一. 關於時間 凡故事都有它一根獨特的時間軸,從開始到終結有一個過程。故事裏的時間和鐘錶的時間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故事裏的每個時間都具有意義:某些事物發生了。 故事的時間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大多數故事採用順序的描述,但也有些故事利用倒述,或利用角色對某件事的回想或複述,甚至是角色對未來的夢想/想像,於是故事的時間線就變複雜了。 當孩子重組故事時間線時,他們的大腦思考活動就超越了單純的理解和記憶。因此當你要求他們重述故事時,就是在挑戰他們的邏輯性思考,使他們的組織力思維得到了啟發。 類似以下的問題能輔導孩子去理解故事時間的流程: 你記得故事中發生了甚麼事嗎? 開始時發生了甚麼?後來呢?故事的中間發生了甚麼?最後怎樣了? 「從前」「很久以前」是甚麼意思? 「有一天」是甚麼時候? 二. 個別具體情節 故事總是由一個個事件組成情節,同一個故事的情節會跟隨一定的規律,因而形成了故事的不同類別和題裁。故事類別可能會出現相互交叉的情況,有時同一個故事可以歸入幾個類別,不一定很清晰單純。「赤壁之戰」可以是歷史課程,可以是政治謀略戰爭故事,甚至可以成為武俠愛情小說。 為甚麼要將故事分門別類?因為當一個故事被納入了某個類別後,會左右我們對角色和情節的推理及理解,也會影響我們對這些情節的認同與否。 故事的情節發展靠的是不同的問題、衝突和矛盾的發生。孩子在讀故事時明白事情的經過始末,這只是一個開始。更深一步來說,通過理解故事中不同事件相互的關係,使本來暗藏在故事中的問題或矛盾明確化,由暗轉明,於是他們有了領悟,這才是他們真正透過故事學到了分析和理解。 這種思辨能力要經歷時間逐漸形成。對孩子,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問題去啟發他們朝細節去思考: 這個故事/情節/章節是甚麼種類的事?(偵探、親情、誠信⋯⋯) 這個情節中的事件的成因是甚麼? 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 還有可能會發生甚麼事? 要是這個情節沒有發生,那會發生甚麼其他事? 接下來可能/應該會發生甚麼? 三. 角色的意圖 故事中的角色,無論是人、動物、機械人、魔怪⋯⋯都有各自的想法、希望、信念、價值觀等。這些就形成了角色各自的意圖。這些意圖在故事中可能不很明確;也可能雖然很明確,但角色對情節中的處境卻沒有影響力。總之,在故事中,角色和他們各自所做的事不一定會有明確的關連,所以在讀故事的時候就要靠我們藉着本身的經驗去分析和理解:角色在各個情節中會有怎樣的感受、做法或想法,情節發生的原因等。 換句話說,每個在故事中寫出來、我們能讀到的情節,內裏都有它沒有寫出來的因由。孩子透過對角色的意圖做推測,才可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借用以下的問題逐步引導他們去推敲: A相信些甚麼人/甚麼事? A想要甚麼/想做甚麼? A有些甚麼想法? A希望其他人怎樣做/想? A希望B做甚麼? 為甚麼A會這樣認為/做/希望? A希望接下來會怎樣? 練習活動:閱讀《張良》(信心級寶貝盒)* 關於時間 張良三次去見老人,他每次到橋頭的時間和雞啼的時間相比,哪個先、哪個後? 為甚麼故事中要講雞啼?(可討論比較鐘錶和雞啼的計時/響鬧提示方法) 要是現在有個老人要約你,為表示誠意,你會幾點去? 關於情節 要是張良沒有為老人拾鞋,老人會怎樣?(罵張良?生氣?懲罰張良?赤腳走了?自己拾?) 張良又會怎樣? 為甚麼到了第三次,老人才將書給張良? 老人給張良的書難不難?深不深?張良都能讀懂嗎?要是他不懂,他會怎樣? 關於意圖 張良會猜到老人在考驗他嗎? […]
從故事書開始

歡迎回到幼兒閱讀入門講座系列!希望孩子們能透過我們的多方面啓發,在閱讀之路上不斷進步。 上一講中,我們討論了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從閱讀中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第三講,我們將利用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故事書,引導他們透過虛構故事學習和思索,最後還有可以馬上實踐的閱讀活動,記得和孩子玩喔! 無論是哪個文化語言,自古至今都存在不少各種各樣的故事:有神話、有傳記、有民間故事等。故事能告訴我們:誰,在甚麼時候、甚麼地方、因甚麼原因,做了甚麼,或是甚麼事發生了在他的身上。 透過這些一個個的故事,各個獨特的文化得到了傳承,我們也都從中能學到了我們的世界,能改造自我,甚至進一步創建身處的世界。 同時,透過故事,我們也能一面拓展我們的思維,一面感受語言的各種功能、目的和結構。 透過虛構故事理解現實 故事與現實生活之間的一個很大的差異是,故事都有一個明確的開始 (有一天、很久以前⋯⋯) 和一個終結 (最後、故事完了),總結出事物發生的原因,將因、果套上邏輯性的關係。相對於現實生活中諸多事物的繁雜、糾纏不清,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個合理的解釋和結果。故事的這個特性能幫助孩子去理解世事情理,在他們聽或讀故事時,他們的內心本能地吸取各種語文、文化、思想等知識。 故事為孩子提供了自身文化社群共同的歷史經驗和價值觀。加上現在各國文化交流頻密,當我們再為孩子提供來自其他文化的故事時,就會更進一步擴增他們的認知視野和領悟。 用故事啟動孩子思索 孩子開始閱讀故事時,家長應該陪同一起,親子共讀。即使寶貝盒的故事是孩子可以獨立閱讀,但就如我們前一篇文章所談,閱讀超越了認讀,所以請家長還是要陪同一起閱讀。即使孩子到了閱讀的層次水平,但有很多相關的技能仍十分有賴家長細心地逐一教導、引導和啟發。 而家長在這個親子共讀和討論的過程中,也必定能更進一步加深對孩子的內心世界的認識。 啟動孩子閱讀故事,進而思考的三個方法: 一. 途中向孩子發問 當家長讀故事給孩子聽時,在故事的中途停下來,問孩子: 你猜接下來會怎樣? 如果換了是你,你會問甚麼? 為甚麼他要這樣做? 類似這些問題,除了可以訓練孩子仔細聆聽之外,還可以使他們習慣一面聽、一面進行思考分析。 二. 讀完整個故事後 請孩子就故事提 1-2個問題。 要是有幾個孩子一起,可以讓孩子之間互相回應別人的提問。 請孩子用自己的話將故事重述一次給你聽。 這是甚麼類別的故事?(探險、魔法、友情、智慧、手足情、社群、生活經驗⋯⋯) 和孩子一起談談:故事中的世界和孩子生活的世界/環境有甚麼不一樣? 三. 啟發創意的討論 為故事另想一個名字 想像主角/配角的一天的日程 想像某個情節的另一種可能性 (例如:要是主角找到的幫手不是小孩,而是老人,那會怎樣?) 練習活動 – 閱讀《小魚的家》(萌芽級寶貝盒)* 一. 途中向孩子發問 在中間挑一個地方停下來問孩子。例如:當他們到了小河的西邊。問: 他們能找到小黃魚的家人嗎? 為什麼小黑魚沒去過小黃魚的家,卻認得路帶她回去? 既然小黃魚得家那麼漂亮,小黑魚會不會也想搬家? 二. 完成故事後 由孩子問 1-2個問題,然後討論。 故事類別:生活 / 交朋友 / 助人。 請孩子指出小河裏得世界和他自己的世界之間3-5個不同之處。 […]
從閱讀延生的思考

上星期,瞭解完科學性閱讀的理論和方法後,我們建議你每天和孩子看書三分鐘。你做到了嗎? 天天完成啦?好極了! 那接下來我們開始第二講囉。 啟發孩子思考,是一個偌大的課題。就幼兒透過閱讀從而發展邏輯性思維來說,我們來關注一下兩個層面和三個要點。 兩個層面 幼兒的圖書,除了認字書外,絕大部分是故事書。即使是歷史、傳記等,都往往會以故事等形式表現。因此我們這裏以故事書作為討論的基礎。 第一層面:故事的內容 故事發生在甚麼時候?在哪裏?故事裏有些甚麼角色?他們做了甚麼?發生了甚麼事? 這些都是孩子閱讀理解的第一步。 第二層面:故事的主題 故事的主題是指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或類別。這個主題往往不會在故事中直接闡明,但要真正理解一個故事、一首詩歌、或一篇文章,就必須要能掌握它的主題。 以下讓我們用寶貝盒入門組啟蒙級的其中一個家傳戶曉的故事「司馬光」(適合三歲半孩子自己獨立閱讀;或是先聽父母讀一次,然後自己再反覆閱讀)來舉例說明吧: 故事的內容 司馬光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捉迷藏時,有個小朋友掉進了水缸,司馬光情急智生,破缸救人。 故事的主題 解決同一個問題,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而不同的方法會各有千秋。例如:故事裏就有兩種方案,一是等大人來將小朋友救出。這方法能將缸完整保存,但卻可能會來不及救人,人會死掉。二是將缸打破,讓水流出來,小朋友也能自己出來。這方法能救人,可是缸就破了。在必要時,我們就要有取捨。 當然,三歲半的孩子應該不會有這種體會。他可能會認為故事的主題是: 遊玩時要小心 小孩也能救人 遇危急時要鎮定 朋友有危險時,我們要相助 ⋯⋯ 這些都對,因為理解是個人的體會,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重要的是: 孩子要建立從故事內容和故事主題這兩個不同層面去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要培養孩子這種能力和習慣,讓我們從三個要點入手: 一. 和孩子分享討論你的看法 最好能讓孩子兄弟姐妹之間討論,甚至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搞一個閱讀討論派對,大家一起討論。為甚麼?因為一個人的思想有限,我們不想孩子的思想只局限在他自己的想法中。他人的不同意見能開拓孩子的思維空間,帶給他新的視野和啟發。 二. 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問題 往往當我們問孩子一個問題,就急不及待要他馬上回答,再不然就立即為他提供答案。要知道,孩子認真思考要時間,將心中的想法組織成有條理的口頭表達也要時間。因此,當你向孩子提出了一個問題後,最少給他5-10分鐘去咀嚼、思考、組織;甚至可以隔天才再討論。當孩子回應問題的時候,不要打斷他的話。請養成這種習慣。 三. 鼓勵孩子對其他人的看法作回應 這個其他人可以是你,或任何其他一起討論的人。孩子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無論如何應盡量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原因。除了同不同意之外,有時也可以讓孩子總結一下別人所說的話 (轉述)。這些能讓孩子練習聆聽、分析、組織和談吐。 練習活動:閱讀《樂樂兔》(啟蒙級寶貝盒)* 先由你將故事講一遍給孩子聽。 由孩子自己讀一遍。可以一邊聽着伴讀錄音一邊讀。不要急,由着孩子用他自己的速度慢慢讀。 請孩子說說故事內容:這個故事裏說了甚麼?和孩子討論一下。 請孩子想一想:他認為這個故事的主題是什麼?一起討論一下。 * 你也可以參考《樂樂兔》的篇幅和內容,選擇其他類同的繪本,和孩子做相同的練習。 寶貝盒從啟蒙級進階到實力級,一共五級,逐級遞進。從簡易的內容,發展到抽象的幻想、假設和謎語,再提升到邏輯、哲學的思考故事,一步步引導孩子隨着閱讀發展自我思考、判辨的能力,成為一個「愛上閱讀、樂於思考」的人。 以下這些相關的文章,有助您輔導孩子開始閱讀: 下星期,我們會討論故事書對孩子的重要性,和三個啟動孩子在看故事時進行思考的方法。 下星期見。 幫助孩子由啟蒙認讀到閱讀思考的一系列學習工具: 選購思展圖書 SHOP Sagebooks Related Books 我們會經常為大家探討漢字和語文的課題。 要是你有特別的相關課題希望我們探討,歡迎您告訴我們。 We […]
怎樣是科學性的閱讀

炎炎夏日到了,有甚麼比一卷在手、嘆冷氣、悠閒閱讀、滋潤心靈更賞心的樂事呢。 「開卷有益」,閱讀帶給孩子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閱讀更是語文教育的核心。 歡迎跟隨思展編輯部,通過我們精心策劃的幼兒閱讀入門講座系列,幫助幼兒在人生的最初階段,掌握自主閱讀的基本技能,同時在閱讀中思考和學習。 接下來的八星期,每週一講,包括: 怎樣以科學性的方法輔助孩子邁出閱讀的第一步 引導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思考的方法 讀故事書的重要性 怎樣建立批判性閱讀的基礎能力 兩極對立閱讀法 學習推理思考法 非虛構性讀本的重要性和閱讀方法 為孩子建立一個圖書庫 讓孩子輕鬆踏上享受閱讀之旅,更能從中不斷成長。 首先,讓我們來個好開始。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而閱讀就是學習很重要的工具。即使在當今多媒體的時代,閱讀仍然是最重要的學習工具,對於求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因此,當完成了最基本的認讀階段後,我們必須盡早引導孩子開始真正的閱讀。 RPG – 教育的週期 英國教育家Whitehead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提出RPG為教育的週期。其中: R是Romance – 即是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令學生投入學習。 P 是 Precision – 即是令學生專注並仔細地學習。 G 是Generalisation – 簡單來說就是能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當我們引導孩子正確地閱讀,就能很簡單地讓孩子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學習週期。 舉例來說:當我們引導孩子讀「狼來了」的故事,孩子對故事產生了興趣,那是R。 讀過了故事,我們再和孩子談「村民為甚麼生牧童的氣?」「如果你是村民,你會生牧童的氣嗎?」「要是牧童沒有撒過謊,他的羊會被狼吃掉嗎?」等問題,孩子就會在理解故事情節和因果之上,再深入思考和體會故事中要說明的道理。那是P。 當孩子在內心再深化,隨着他的心智成長,再結合他的其他人生經驗,他自然會對故事中的寓意有體會,在生活行為中表現出來。那是G。 這樣透過科學性的閱讀,能起到很有效的教育。 那孩子在甚麼時候應該開始學習閱讀? 開始學習認讀三個半月後,即是已學習認讀了最初的、最常用的100個字後,便應該開始有系統地開始學習閱讀了。 這裏有兩個關鍵的概念: 一. 認讀 vs 閱讀 簡單來說,認讀,是認識單字、單詞、詞組,知道它們的讀音和基本的意思、用法;而閱讀,則是能跟隨情節的上文下理,理解整體的意思,明白作者及/或角色的意圖。 二. 有系統 閱讀包含的面十分廣泛。 只有使用科學性、有系統的循序漸進方式才能: 學得全面 學習有效率 配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需求和發展能力 配合孩子的識字水平和學習進程 循序漸進地提高閱讀能力 科學性的閱讀學習 – […]